GIS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基本介绍
输电电站所处的环境往往极为恶劣,不仅存在高电压、高电流和高磁场的挑战,就连雨雪冰雹等极端天气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损害。在这样的环境下,对GIS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的要求自然也是极高的。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引入了先进的局放监测装置,该装置采用了特高频监测技术,能够在GIS设备附近区域安装空间特高频局放传感器,实现远距离的全局监测。此外,我们还可以在高压设备的外壳位置捆绑安装局放传感器,GIS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高压设备的绝缘状态,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局放采集传感器采用了锂电池供电,内置了工业级高性能微处理器,不仅自耗电量极低,而且续航时间长达6年之久,极大地延长了免维护周期。


GIS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系统功能
1、局放采集:GIS设备在110KV、220KV的输电站上应用广泛,设备内部是封闭空间,设备长时间运行难免会产生有缺陷,如果处理不及时,出现局放击穿事故对电站损失重大。在GIS设备外壳布置监测点,实时采集局部放电,数据上传到局放采集主机,集中分析管理。GIS设备监测通常采用特高频(UHF)监测,一种基于电磁波空间定位技术,局部放电会产生异常高频率电磁波,通过传感器全向感应天线,检测局放泄露的高频电磁波信号。检测频带:300MHz~3000MHz范围内。
2、局放显示:GIS局部放电监测装置的主机收集到的局放信号数据,经过集中处理后,通过RS485传输到无线触屏局放监测主机,显示屏集中显示每个局放采集器的采集数据、名称、电池电量、传感器地址、在线离线等信息。当检测的数据值超过设定的值,会形成报警事件存储在告警界面,供巡检人员查看异常情况。
3、数据传输:局放采集主机可同时接入多只无线局放传感器,集中处理的数据可通过RS485、以太网、LoRa通讯方式,把数据上传到企业网络数据平台,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需要的数据接收设备不同,根据需求和现场情况灵活选择方案。
4、远程监视:可在无线触屏局放主机上查看,GIS局部放电监测装置软件系统也可以单独安装在PC主机、手机APP上,局放监测云平台可以让数据实现多端查看,设备组网和数据交换更加方便。

GIS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局部放电的产生原因介绍
-
导体表面若存在毛刺或较为尖锐的棱角,这些不平整的表面会在电场作用下成为电荷的集中点,从而引发局部放电现象。
- GIS腔体中的SF6气体若含有自由金属颗粒,这些颗粒在电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发局部放电。
- 绝缘件内部若不够光滑,且附带有尘埃等杂质,这些杂质会破坏绝缘子表面的平整性,降低其绝缘性能,从而导致表面劣化,进而引发局部放电。
- 壳体内表面的焊缝若不平整、毛糙,也会成为电荷的集中点,增加局部放电的风险。
- 在导体安装过程中,由于摩擦作用可能会产生尖锐的毛刺,这些毛刺会改变电场分布,造成电场畸变,从而引发局部放电。
- 开关触头在工作中,由于接触面的氧化,其电阻会逐渐增大,导致接触点温度升高,进而可能引发局部放电。
- GIS设备的传导部分或浮动部件若接触不良,存在间隙,也会引发局部放电。这些间隙中的空气在电场作用下会被电离,形成放电通道。
- 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如果设备受到磕碰,可能会引起内部浮动结构的碰撞,导致电荷积累,进而引发局部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