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名称:苏州益事丰塑化有限公司
联系人:梁玉成(先生)
联系手机:
固定电话:
企业邮箱:136295651@qq.com
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华东国际塑化城7-12-3号
邮编:100000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口碑仪器网上看到的,谢谢!
益事丰塑化长期代理供应日本旭化成PA66塑胶原料 欢迎来电咨询或来公司参观考察 |
我们的宗旨: 『诚信第一、品质第一、第一 专业渠道、专业团队、专业』 |
益事丰塑胶是您理想的合作伙伴 |
销售热线:158-6260-6957梁经理 |
公司郑重承诺:质量保证、原厂原包、假一赔十 |
旭化成公司简介:
成立日期 1931年5月21日
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 藤原健嗣
注册资本 103,309(百万日元)
已发行股票 1,402,616(千股)
股东产权(集团) 653,510(百万日元)
总资产(集团) 1,459,922(百万日元)
年度 4月1日至3月31日
员工人数 23,715
旭化成的历史是一部成长史。公司的本源要追溯到1922年5月建立的旭绢织株式会社以及1923年10月由野口遵在延冈建立的氨肥生产厂。
1931年4月,日本铜氨丝株式会社开始使用氨生产铜氨丝纤维。同年5月,正式成立了延冈氨纺织株式会社,这就是旭化成正式成立的日子。
第一个发展的十年是通过扩大工业化学品和衍生品如苛性钠、氯、化肥、硝化纤维、工业炸药、铜氨丝、以及粘胶长丝(粘胶长丝的生产于2001年9月结束)的生产来实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旭化成开始扩展到更广阔的新领域,并发展成为日本化工业最前端的企业。
本公司所有供应的原料均符合欧盟ROHS环保标准及SONY-SS00259.所有原料均能提供物性资料,UL黄卡;SGS测试报告;MSDS物质安全资料,出厂检测报告.品质、诚信、专业、是益事丰塑胶公司的经营理念,凭着对市场信息的撑控.益事丰塑胶定能做到在保证品质之前提下,提供最最优惠的,力争和广大国内外客户建立起稳固、多元化、全面的合作关系.相信通过我们真诚的,一定能成为您值得信赖的朋友。
日本旭化成PA66特性:
尼龙作为大用量的工程塑料,广泛用于机械、汽车、电器、纺织器材、化工设备、航空、冶金等领域。
成为各行业中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其主要特点如下:
1.优良的力学性能。尼龙的机械强度高,韧性好。
2.自润性、耐摩擦性好。尼龙具有很好的自润划性,摩擦系数小,从而,作为传动部件其使用寿命长。
3.优良的耐热性。如尼龙46等高结晶性尼龙的热变形温度很高,可在150℃下长期期使用。PA66经过
玻璃纤维增强以后,其热变形温度达到250℃以上。
4.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尼龙的体积电阻很高,耐击穿电压高,是优良的电气、电器绝缘材料。
5.优良的耐气候性。
6.吸水性。尼龙吸水性大,饱和吸水可达到3%以上。在一定程度影响制件的尺寸稳定性。
7.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自润滑性,机械强度较高。但吸水性较大,因而尺寸稳定性较差
8.PA66在较高温度也能保持较强的强度和刚度。PA66在成型后仍然具有吸湿性,其程度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壁厚以及环境条件。
9.在产品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吸湿性对几何稳定性的影响。为了提高PA6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PA66的粘性较低,因此流动性很好(但不如PA6)。这个性质可以用来加工很薄的元件。它的粘度对温度变化很敏感
10.PA66的收缩率在1%~2%之间,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将收缩率降低到0.2%~1% 。收缩率在流程方向和与流程方向相垂直方向上的相异是较大的。PA66对许多溶剂具有抗溶性,但对酸和其它一些氯化剂的抵抗力较弱。
1922 旭绢织株式会社成立。
1923 日本氮肥在延冈的工厂首次开始商用氨的生产。
1929 日本铜氨丝纤维绢丝株式会社成立。
1930 日本硝基炸药株式会社成立。
1931 日本铜氨丝纤维株式会社开始生产铜氨丝纤维。
日本氮肥在延冈的工厂关闭,并建立延冈氨纤维株式会社,这是旭化成正式成立的日期。
1932 日本硝基炸药株式会社开始大规模生产
1933 延冈氨纤维株式会社兼并日本铜氨丝纤维株式会社和旭纤维株式会社,成立了旭铜氨丝纤维株式会社。
1943 旭铜氨丝纤维株式会社兼并日本硝基炸药株式会社成立日本硝基化工株式会社。
1946 更名为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1949 股票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
1952 与陶氏化学合资成立了石化株式会社,位于川崎的工厂开始使用。
1957 旭-陶氏开始生产聚苯乙烯。
1959 丙烯酸产品开始大量生产(2003年3月停产)。
1960 旭-陶氏将保鲜膜(Saran Wrap?)引进日本市场。
1967 随着高压轻质混凝土(Hebel?)板的投产,建筑材料业务正式开始。
1972 位于水岛的工厂开始生产乙烯。
住宅建设业务从建造(Hebel Haus?)钢结构房屋开始。
1974 随着旭医疗器械株式会社(现在的旭化成医疗器械)的成立,医疗设备业务正式开始。
1980 随着宫崎电子株式会社(现在的旭化成电子)的成立,电子设备电子零部件业务正式开始。霍尔传感器开始生产。
1982 旭-陶氏并入旭化成工业。
1983 随着合资公司旭微系统株式会社的建立,半导体业务正式开始。随着1984年对该 公司控股100%,公司更名为旭化成微系统。
1992 药品生产商东洋酿造株式会社并入旭化成工业。
2001 改名为旭化成株式会社。
2003 公司构架转变成控股公司形式,核心业务分割到七个核心运营公司。
2007 旭化成生活制品并入旭化成化学,改为六个核心运营公司。